目前,盡管肺癌的治療取得了重大進展,但肺癌仍然是全世界癌癥相關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之一。2020年肺癌占全球新發癌癥病例的11.4%(220萬),排名第二。在中國,肺癌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均居惡性腫瘤首位。由于早期缺乏特異的臨床癥狀,大多數肺癌患者在初診時已是晚期,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,5年生存率不高。早期診斷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關鍵。
當下,對于肺癌的診斷方法有以下,但均有一些缺點,不利于肺癌的早期診斷。
近年來,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,通過循環腫瘤細胞 (circulating tumor cells,CTC)的液體活檢技術可以克服這些限制。 液體活檢指的是通過檢測人體體液樣本(血液、尿液和唾液等)的生物標志物進行腫瘤分析的診斷技術,與其他肺癌篩查方法相比,具有標本采集簡單、可重復性高、微創性等優點,可用于肺癌的精確治療、預后評估和療效監測。
CTC由 Ashworth于1869年首次報道。CTC是從原發灶、 轉移灶或手術部位脫落并進入外周血液的腫瘤細胞,在外周血液中發生凋亡或吞噬作用。然而,少數腫瘤細胞可逃脫凋亡或吞噬作用,經歷上皮間充質轉化(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,EMT),從而獲得更強的流動性和侵襲性,并增加黏附和穿透血管壁的能力,從而導致遠處轉移。研究發現,CTC在腫瘤形成早期就存在于外周血中,提示CTC檢測對肺癌的早期診斷具有潛在價值。
法國Pasteur Hospital的一項研究更是驗證了CTC檢測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潛力。該研究發現,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,COPD)患者中檢測到3% CTC病例(5/168 例)。CTC陽性患者每年進行LDCT篩查,均在CTC檢測后1~4年內發現肺結節。經病理證實,肺結節的性質為惡性腫瘤。該研究表明,CTC相關的繼發性肺癌的預測價值可達100%。因此,說明CTC具有高特異性,對早期肺癌篩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CTC可以通過外周血抽取來檢測,并可能顯示腫瘤特征的全局特征,是早期發現和管理肺癌的有效方法。另外,CTC檢測可以更好的提示腫瘤發展情況,為居民的健康守護提供更精確的治療解決方案。
在這一領域,天爍生物憑借其自主研發的CTC檢測技術,進一步推動了CTC在肺癌早期診斷中的應用。這項技術不僅實現了對循環腫瘤細胞的高效捕獲與精準分析,更在靈敏度、特異性及臨床應用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。公司始終秉持著“科技服務健康”的理念,致力于將CTC檢測技術的福祉惠及更廣泛的人群,為肺癌的早期診斷與防治貢獻自己的力量。